电力/新能源
zhongkezhongji@163.com

八部委联合印发重磅文件,新型储能市场将迎来十万亿级规模!

发布日期:2025-03-06 11:00:02   来源 :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作者 :专注双碳的    浏览量 :64
专注双碳的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5-03-06 11:00:02  
64

导语: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型储能作为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2025年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型储能的发展不仅关乎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更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关键力量,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开启了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政策梗概:

《方案》明确了到2027年的发展目标: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将实现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显著提升,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具体而言,计划培育3—5家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与下游需求基本匹配,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此外,《方案》还提出了六大专项行动,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发展、应用场景拓展等,涵盖22个具体发展方向。

政策亮点:

1、技术创新引领

《方案》强调聚焦锂电池长寿命、高安全研发,突破固态电池等高端产品,推动钠电池提升能量密度、降低成本。同时,布局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超长时技术,探索混合储能系统、智能电池等创新概念。这些技术创新方向将为新型储能制造业注入强大动力,提升我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产业协同发展

《方案》提出建立锂电池产能监测预警机制,防范盲目投资和无序发展风险。同时,鼓励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研发—制造—应用”一体化生态。这种区域协同和产业集群的模式将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3、应用场景拓展

《方案》不仅关注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生产,还强调其在多领域的应用。例如,在电源侧鼓励“火电+储能”模式及“绿电转化”示范;在用户侧要求数据中心等新建项目按比例配置储能设施,并探索与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融合应用。这种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将为新型储能技术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4、安全与标准体系完善

《方案》特别强调新型储能产品的安全性,提出加快建立新型储能电池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确保储能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运行。此外,还要求完善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发展机遇

1、能源转型的必然需求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日益突出,新型储能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市场需求巨大。《行动方案》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新型储能在新能源发电、电网侧、用户侧等多领域的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装机量大幅上升,新型储能作为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的关键技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这为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方案》的发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政策支持。政府通过出台专项行动方案,从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应用拓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包括鼓励地方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应用试点示范等,将为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此外,国家还将在资源保障、技术创新、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3、技术创新引领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新型储能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锂电池、钠电池、氢储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储能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还降低了成本,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方案》鼓励多元化技术创新,支持颠覆性技术和前瞻技术研究,这将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提高产品性能和经济性,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全球对新型储能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作为新型储能制造业的领先者,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方案》引导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

市场前景分析:

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和行业报告,我们可以对新型储能电池市场的规模和未来潜力进行分析评估。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69.8GWh,同比增长64.9%。其中,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的出货量占比高达93.5%, 其中宁德时代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接近110GWh,占据全球29.5%的市场份额,亿纬锂能排名第二,出货量显著增长,比亚迪位居全球第四,远景动力排名第五,这显示出中国企业在储能电池领域的强大竞争力。按照当前价格水平(储能系统每千瓦时约115美元),市场规模约为4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万亿元。

全球范围内的政策支持(如中国的储能补贴、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等)将继续推动储能市场的发展。随着储能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储能电池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除了传统的欧美市场,东南亚、中东、南亚、澳洲、南非和南美等地的新兴市场储能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新型储能电池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50GWh。按照当前价格水平计算,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7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万亿元。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将继续引领行业发展。

结语:《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发布,为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行动指南。在能源转型和全球市场竞争的背景下,新型储能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技术瓶颈、市场竞争、资源保障和标准体系建设等问题仍需高度重视。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政策支持,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才能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推动能源革命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保障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占据领先地位。

能源就是命运!

能源就是命运。这条被人忽视的规律适用于全部历史、经济学和外交领域。最善于获取资源的国家总能压倒能源贫瘠的对手,17世纪掌握了风力和泥炭动力的荷兰如此,19世纪煤炭时代的英国如此,20世纪石油时代的美国同样如此。直到不久前,在世界能源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化石燃料储量,但清洁能源改变了这一格局。生产全球3/4光伏板的中国正成为赢家。

去年,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上升,以阻挡中国清洁科技产品出口。美国对光伏板征收50%的关税,对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欧盟则对电动汽车征收最高45%的关税。在一些市场,市场饱和度不断上升,这或许会让有些人认为清洁能源贸易出问题了,但事实远非如此。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实是,被主要发达国家市场排斥在外的中国清洁科技产品正进入其他市场,而能源饥渴的“全球南方”可能成为最大受益者。

这一变化会产生巨大影响。因进口化石燃料成本高而世代能源贫困的国家或许有机会利用更便宜的清洁能源加速发展。中国则能利用其科技加强同崛起国家的关系。与此同时,胡思乱想且短视的特朗普政府正在抛弃世界舞台。通过化石燃料出口强大起来的国家面临新的强大竞争对手。这场竞赛的赢家和输家将定义21世纪的地缘政治和外交。

对比光伏设备进口和发电量,更能看出中国光伏产业如何重塑全球电网。去年巴基斯坦一个国家的光伏进口就达到其全国电网13%的供电量,阿曼达到7.2%,而巴西、智利摩洛哥尼日利亚菲律宾沙特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则达到3%~5%。2024年全年增加的风能和光伏发电量相当于全球化石燃料发电量的6.2%。这种状况如果持续16年,在需求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理论上净零排放问题将得到解决。

发展中经济体面临选择,一边是能源贫困和昂贵的化石燃料,而另一边则是便宜的太阳能,它们已经做出选择。目前华盛顿在一片战争迷雾中还看不真切,但能源转型确实在加速推进。看起来中国将成为赢家。

THE  END

文章来源:彭博社

国家能源局:促进民营企业积极投资建设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储能、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

图片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将加大力度,支持更多民营企业参与能源项目开发建设。

能源是生态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能源行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从能源结构看,非化石能源加快成为供给增量主体。2023年新增能源生产总量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40%,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加速低碳化发展。二是从产业体系看,绿色低碳技术加快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为全球贡献了7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能源产业链绿色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从终端用能看,多元化供给消费体系加快形成。全面供应国六B标准车用汽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6%,全国建成充电基础设施约860万台,达到2020年的5倍以上,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十四五”每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

其中包括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油气勘探开发、加工转化项目建设,投资新能源和电力设施建设项目等;支持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煤矿开发建设,有序释放先进煤炭产能;引导民营企业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九大专项行动、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等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承担核电领域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参与核电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参股投资核电项目。

据统计,近10年来,仅核电重大专项就支持了数十家民营企业承担或参与相关科研攻关任务。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中民营企业约占60%,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2023年国内新型储能系统出货量前十的企业中,有9家为民营企业。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加大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供给。落实好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文件,从“保量保价”向“市场竞价”转变,促进新能源行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促进民营企业积极投资建设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储能、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出台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快出台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文件,激发各环节活力,更好满足民营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业务开展和重点用户绿色用能需求。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会秘书处

电话:010-63839809

邮箱:cnc@cecaweb.org.cn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旭国际中心C座703室

联系人:

秘书长张军涛13552070628(微信)

副秘书长王挺15210302808(微信)

陈军13911360850(会议及培训咨询)

张京良18618188220(会员及奖项咨询)

汪琼13810350121(零碳工厂创建及项目合作咨询)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等公开资料,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参考、研究、交流或欣赏之用,并已表明出处。本公众号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服务领域

图片

认证评价

碳中和认证(区域、企业、产品、活动)

零碳工厂、零碳园区评价、产品碳足迹、零碳示范项目

绿色低碳产业相关评价、评定,碳中和奖项推荐评选

图片

专业咨询

双碳规划方案及课题研究、地方碳达峰试点技术支撑

标准研制、双碳能力培训、碳市场(配额、CCER、VCS)

碳资产管理、碳金融咨询

产品服务
联系我们
产品服务
>工业自动化
>驱动技术

>能源

>医疗
>交通
>个人及家用产品
>新闻
>故事
>服务
邮箱:xxx@.co.m
电话:020-000000 000-000000
>关于我们
>公司荣誉
>价值观与愿景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